57365.com关于印发《江西省2008至2012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8-11-07来源:作者:
各设区市审计局、厅各单位:
现将《江西省2008至2012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一月七日
江西省2008至2012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推进我省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根据《审计署2008至2012年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结合全省审计机关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日益信息化的需要,在全省开展金审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式,加强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质量和水平,为我省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和保障。
二、总体目标
大力推广应用审计署金审工程一期项目建设成果,建设和完善审计管理系统、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开展全省审计机关网络中心和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江西省分中心的建设,积极探索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建设安全保障系统和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完成我省金审工程一、二期建设任务。
三、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和金审工程建设的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科学实施,防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保持全省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坚持立足审计、注重应用的原则。以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能力为立足点,注重应用、拓展功能,提高审计监督的信息技术含量,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坚持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的原则。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积累数据资产,通过丰富网络应用,逐步实现上下级审计机关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
——坚持安全保密、严格管理的原则。实行安全保密和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从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的有机结合上,确保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
四、主要任务
(一)建设和完善网络互联、网络应用的基础设施。
——建设省审计厅审计内网,实现与审计署审计内网的联通。
——建设和完善省、设区市、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专网,依托省电子政务网络,建成全省审计网络中心,使其成为全国审计网络和全省电子政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实视频、数据、语音等网络传输应用,完善网络技术措施和应用管理,保障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
——建设和完善省、设区市审计机关门户网站,使其成为公开审计信息、沟通社会公众、展示审计成果的重要渠道。
(二)提升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加快推进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业务中的应用。到2012年,省、设区市、县级审计机关利用计算机技术实施的审计项目,要分别达到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80%、60%、40%以上,现场审计实施系统成为审计人员普遍掌握的审计工具。
——全面推广应用审计管理系统。到2012年,全省各级审计机关都要部署和应用审计管理系统,省级和部分设区市审计机关基本实现审计业务流程的无纸化办公。
——积极探索联网审计。开展联网审计试点,在全省审计机关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联网审计系统的建设,为实现“预算跟踪”加“联网核查”的审计模式奠定基础。
——开展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系统审计。探索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关注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维护被审计单位和国家的信息安全。
(三)开展审计数据资源建设
——建设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江西省分中心,建立必要的数据备份机制和应急恢复机制,形成审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和信息资源收集渠道,为审计工作需要提供数据支持。
——建设和充实审计公文、被审计单位情况、审计专家经验、审计法规、网上培训课件等数据库。
(四)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制度化
——严格执行国家和审计署制定的审计信息化标准规范,积极推广应用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和各专业审计领域的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确保审计信息系统的有序建设、有效运行和规范管理。
(五)加强审计队伍的信息化培训。
——开展以普及应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为目标的学习培训。到2012年,省、设区市、县级审计机关通过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认证考试的审计业务人员,分别达到80%、60%、40%以上。
——开展全省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到2012年,省、设区市、县级审计机关通过计算机审计中级水平考试的人员,分别达到40%、30%、20%以上。
——组织参加审计署举办的各类信息化培训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专项培训,注重培养和造就计算机审计高级人才。
五、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指导。
健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机制,加强组织、指挥和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实信息中心(科)的技术力量,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能力;实行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评比制度,坚持正确的导向,促进全省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
(二)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省有关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定。
严格执行电子政务建设程序、金审工程技术标准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化的金审工程;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和工程监理制度,建设廉洁型的金审工程;严格执行涉密信息系统、内部信息系统、公开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定,建设安全性的金审工程。
(三)适当鼓励审计管理系统的本地化部署和应用。
对尚未部署审计管理系统的设区市审计局和所属县级审计局,在省级金审工程一、二期项目建设期间进行本地化部署的,给予一定的补助;在网络设施建设、相应设备采购基本完成后,以设区市审计局为单位,由省审计厅承担“1拖N”部署费、(第一年)服务费和DB2数据库、WebSphere应用服务器、MQ消息中间件费(共45万元左右)。
(四)及时总结和借鉴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
认真总结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注重交流和推广;加强计算机审计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探索各专业审计领域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学习、借鉴外省的先进经验,助力于我省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现将《江西省2008至2012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一月七日
江西省2008至2012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推进我省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根据《审计署2008至2012年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结合全省审计机关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日益信息化的需要,在全省开展金审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式,加强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质量和水平,为我省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和保障。
二、总体目标
大力推广应用审计署金审工程一期项目建设成果,建设和完善审计管理系统、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开展全省审计机关网络中心和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江西省分中心的建设,积极探索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建设安全保障系统和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完成我省金审工程一、二期建设任务。
三、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和金审工程建设的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科学实施,防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保持全省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坚持立足审计、注重应用的原则。以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能力为立足点,注重应用、拓展功能,提高审计监督的信息技术含量,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坚持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的原则。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积累数据资产,通过丰富网络应用,逐步实现上下级审计机关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
——坚持安全保密、严格管理的原则。实行安全保密和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从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的有机结合上,确保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
四、主要任务
(一)建设和完善网络互联、网络应用的基础设施。
——建设省审计厅审计内网,实现与审计署审计内网的联通。
——建设和完善省、设区市、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专网,依托省电子政务网络,建成全省审计网络中心,使其成为全国审计网络和全省电子政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实视频、数据、语音等网络传输应用,完善网络技术措施和应用管理,保障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
——建设和完善省、设区市审计机关门户网站,使其成为公开审计信息、沟通社会公众、展示审计成果的重要渠道。
(二)提升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加快推进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业务中的应用。到2012年,省、设区市、县级审计机关利用计算机技术实施的审计项目,要分别达到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80%、60%、40%以上,现场审计实施系统成为审计人员普遍掌握的审计工具。
——全面推广应用审计管理系统。到2012年,全省各级审计机关都要部署和应用审计管理系统,省级和部分设区市审计机关基本实现审计业务流程的无纸化办公。
——积极探索联网审计。开展联网审计试点,在全省审计机关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联网审计系统的建设,为实现“预算跟踪”加“联网核查”的审计模式奠定基础。
——开展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系统审计。探索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关注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维护被审计单位和国家的信息安全。
(三)开展审计数据资源建设
——建设国家审计数据中心江西省分中心,建立必要的数据备份机制和应急恢复机制,形成审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和信息资源收集渠道,为审计工作需要提供数据支持。
——建设和充实审计公文、被审计单位情况、审计专家经验、审计法规、网上培训课件等数据库。
(四)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制度化
——严格执行国家和审计署制定的审计信息化标准规范,积极推广应用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和各专业审计领域的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确保审计信息系统的有序建设、有效运行和规范管理。
(五)加强审计队伍的信息化培训。
——开展以普及应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为目标的学习培训。到2012年,省、设区市、县级审计机关通过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认证考试的审计业务人员,分别达到80%、60%、40%以上。
——开展全省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到2012年,省、设区市、县级审计机关通过计算机审计中级水平考试的人员,分别达到40%、30%、20%以上。
——组织参加审计署举办的各类信息化培训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专项培训,注重培养和造就计算机审计高级人才。
五、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指导。
健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机制,加强组织、指挥和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实信息中心(科)的技术力量,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能力;实行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评比制度,坚持正确的导向,促进全省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
(二)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省有关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定。
严格执行电子政务建设程序、金审工程技术标准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化的金审工程;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和工程监理制度,建设廉洁型的金审工程;严格执行涉密信息系统、内部信息系统、公开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定,建设安全性的金审工程。
(三)适当鼓励审计管理系统的本地化部署和应用。
对尚未部署审计管理系统的设区市审计局和所属县级审计局,在省级金审工程一、二期项目建设期间进行本地化部署的,给予一定的补助;在网络设施建设、相应设备采购基本完成后,以设区市审计局为单位,由省审计厅承担“1拖N”部署费、(第一年)服务费和DB2数据库、WebSphere应用服务器、MQ消息中间件费(共45万元左右)。
(四)及时总结和借鉴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
认真总结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注重交流和推广;加强计算机审计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探索各专业审计领域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学习、借鉴外省的先进经验,助力于我省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